返回

文豪1978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准(2000月票加更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“瞧不起人是不是?我告诉你,我写剧本,那都是有传承的。”

    林朝阳嗤笑一声,“你这个吹牛逼的毛病得改一改,现在没什么,等以后老了,容易漏风。”

    陈健功卡巴着眼睛,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,对他的奚落愤愤不平。

    “你等着,过两天我让你见识见识的!”

    “见识什么?”林朝阳问。

    陈健功却不回答,一脸神神秘秘。

    这天傍晚,林朝阳在家吃了饭准备去礼堂,在楼下被吴祖缃堵住了。

    “朝阳,看你这些天挺忙啊!”

    “是,中文系的学生们鼓捣了一出话剧,我去帮帮忙。”

    寒暄了几句,老头儿把林朝阳拉到一边儿,“我听说,你那个《高山下的花环》很受欢迎啊,不出版实在可惜。”

    林朝阳大概猜到了老头儿主动找他的原因了,大师也不容易啊!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那个……还需要序言不?”

    “这个嘛……应该是不需要了。”

    吴祖缃有些意外,“出版社帮着请人?那多给人家添麻烦啊!”

    吴祖缃自己脑补出版社帮忙找人写序,林朝阳也懒得纠正他,“麻烦是麻烦了点,不过我也少了麻烦。”

    眼看着润笔费赚不着了,老头儿不免遗憾。

    这时林朝阳问道:“最近没烟抽了吧?”

    “有,怎么没有呢……”老头儿说着话,朝兜里摸去,掏出烟盒来证明给林朝阳看。

    “还有啊,那算了。”

    林朝阳作势欲走,老头儿一把薅住他,“话别说一半啊,有什么忙需要我帮的?别气。”

    “也没什么,就是最近在看明清小说,有些想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您给解解惑。”

    后世人知道吴祖缃大多是因为《红楼梦》,但实际上老先生的成就远不止于此。

    他早年以小说、散文闻名,以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享誉文坛,《一千八百担》《天下太平》《樊家铺》等作品是许多学者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绕不开的作品。

    早在三十年代他便与张天翼等左Y作家共同创办《小说家》杂志,他还在1938年作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人之一,与老舍先生共同起草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》,任协会常任理事。

    建国后除了任燕大中文系教授之外,身上还有诸多头衔,其中最不起眼的是燕京市文协副统领。

    同时他在学术领域也建树颇深,对于古代文学史,尤其是对于明清小说的研究,堪称学界泰斗。

    听着林朝阳的话,吴祖缃面露沉吟,态度矜持了起来,“你这个算是单独授课了。”

    看着老头儿的表情,林朝阳脑海里飘过了一个动图。

    得加钱.JPG。

    见老头儿有坐地起价的架势,林朝阳一摆手,“得,回头我蹭您大课吧。”

    “别别别啊!”

    吴祖缃连忙拦住了他,林朝阳真去听大课,他连根毛都捞不着,还不如蹭点烟呢。

    “以后晚上有空上家里坐坐,楼下抽烟的时候也行。”

    好好的传道授业,愣让老头儿弄的像街边揽。

    “那以后一个月孝敬您条烟。”林朝阳主动说道。

    “少了点,两条吧。”

    “两条太多了,我手头也不宽裕。”

    “我好歹也是中文系教授。想进燕京市文协不?我给你弄进去。”

    “您这就是以权谋私了。”

    “诶,此言差矣!像你这样优秀的青年作家,那都是我们组织积极发展的对象。”

    两人凑在一起嘀咕了好一会儿,最后达成了一致,林朝阳以后以每个月一条半香烟雇佣吴祖缃为人肉版“小爱同学”(中国文学领域)。

    两人间的约定带着几分玩笑色彩,不过林朝阳确实是有心想向吴祖缃请教的,虽然平时在燕大总能接触到很多饱学之士,可一会儿一换人哪有专人答疑解惑痛快啊。

    “从头一天见你,我就觉得你是个学文学的好苗子。现在一看,果然没错。这么有天分,还这么好学,以后必成大事。”

    老头儿临上楼还不忘给林朝阳提供点情绪价值。

    大师就是大师,看人的眼光真准!


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准(2000月票加更)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